我們自許也堅守環境資訊平台的角色。除了自行規畫、採編新聞、報導、專文之外,我們更努力邀請關心環保議題的人士或團體,將他們所關注和深耕已久的環境議題,透過這個平台管道,分享給更多人。為了更貼近不同的讀者,或突顯重要的議題,我們建構線上自然影像平台、環境教育主題網站、台灣濕地網站、生物多樣性、保護區、氣候變遷調適、地球日、水資源日…等主題網站。
為了擴大環境資訊的讀者群,我們也將重要的新聞及專文,提供給蘋果、中華電信、微軟、Yahoo等重要網站新聞入口,以及教育廣播電台等節目,此外,亦經營臉書粉絲頁、社團版、微信…等。實際的環境資訊流通量,綜合推估可能超過50,000頁/天。
若觀察搜尋引擎,Yahoo、Google、Bing、甚至是封鎖本會網站的中國百度,幾乎大部份跟自然保育、環境保護…等相關的關鍵字詞,在搜尋結果第一頁的前半部,都有條目連結進本會的網站。
單就這些數據,我們可說在環境資訊推廣及普及的任務上,有所成效。但是,我們仍舊不斷地在反省和檢討。
15年的過程中,難免遇些風雨,有時我們也會自問:「到底這麼做,真的對社會有幫助嗎?有沒有什麼更有效的做法?」
至今我們仍在努力追尋這個答案。支撐我們工作的是環境資訊公開的信念,但,支撐我們信念的,則是來自許多片段的回應或小故事。
前環保署長會親上火線,在環境資訊中心網站留言版來回應環境新聞;
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科長,會希望透過本會來澄清或說明某些報導不足的部份;
在講座上遇到研究生開心的談到,因為長期閱讀電子報,對他考上研究所很有幫助;
我們也看到青年學子在學期末前繳交專題報告作業時的流量上升,以及訪談、尋求問題解答的需求;
也有一位媽媽和我們分享,因為叛逆期的孩子開始閱讀環境資訊電子報,將青春成長的壓力轉化到關心環境問題,也改善了親子關係。
更多時候,在外頭偶然遇到陌生人士,常常一句,啊,我有訂你們電子報,就讓我們雀躍不已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